甜點界有爆漿巧克力,
麵包界有爆漿小餐包,
而雞蛋界則有整顆蛋都在爆漿邊緣
的日式溫泉蛋。
凡雞蛋料理我都很喜歡,
小時候母親準備的便當菜只要有一顆
起鍋前點幾滴醬油沿鍋邊熗出醬香的荷包蛋,
即使只單單配著白米飯、
跟蒸得略顯蒼黃的蔬菜,
我也可以吃到半粒米都不剩,
想想自己也真是挺好養的。
溏心 or 糖心, 傻傻分不清
後來流行吃拉麵,
吃拉麵不都要配溏心蛋嗎?
究竟是溏心還糖心?我覺得 “溏” 比較正確。
溏,這個字在字典裡的意思是未凝固、半流動的,
溏心蛋,應該就是指蛋黄還呈現一種半流動狀態,
但叫它糖心好像也不無傳神之處,
煮到半熟的蛋黄口感是有些類似糖蜜的質地。
別看溏心蛋小小一顆,它的做法不簡單,
在 youtube 有很多影片教作溏心蛋,
除了用熱水煮好雞蛋、並放入冰水降溫,
剝去蛋殼後,還要再浸在秘製醬汁中等待入味,
有時得浸它個一天一夜,
才可以嚐到醃汁與雞蛋喜相逢的滋味,
所以做好的溏心蛋是有味道的,不用另外調味。
跟溏心蛋不同,
日式溫泉蛋的口感白嫩滑溜,
整顆蛋都處於一種流淌的狀態,
但我必須說它的口感非常獨特。
記得第一次吃到日式溫泉蛋,
是去懇丁某大渡假飯店洽公時,
飯店招待我跟同事坐在有著落地玻璃窗、
可以仰望大海的日式鐵板燒餐廳用餐,
技術一流的廚師正甩著鍋鏟替鐵板上的菲力翻面,
一位女侍者先送上了一小碗的前菜,
還遞上了一支湯匙,說這個可以先享用,
碗裡是一顆滑動如豆花的蛋悠悠躺在鰹魚醬汁裡,
用湯匙舀一勺來吃,味蕾馬上就被收服了!
溫泉蛋滑嫩的程度幾乎就跟豆花沒兩樣,
但豆花有一種綿密口感,
溫泉蛋又比較像更水一點的豆腐腦,
喜歡雞蛋料理的人,一定要試試這道。
只要記這一招,簡單做大成功
為了要做這日式溫泉蛋,
我翻了一些食譜,也看了一些影片,
網路上也爬了文,
腦子有點被什麼蛋白跟蛋黄的凝固點給搞昏頭了,
有趣的是,大概資料來源不同,凝固溫度卻不統一。
然後,第一次照著日本料理作家的食譜,
結果做出來不太成功,該說是失敗的很T_T
遂決定改用 youtube 頻道上的版本,
沒想到一試就成功,二試還是成功;
我不知道及格的溫泉蛋到底要有什麼嚴格的標準,
但搞到實驗室等級的手法來做,
想必之後就比較不會有什麼動力想再做來吃,
我的建議是不妨可以去幾家日式料理吃看看,
回來再比較或調整自己的溫泉蛋口感,
而且只要記得沸水兌冷水的比例為 5:1,
燜熟雞蛋的時間自然是可以隨人喜歡而調整,
這樣什麼時候想吃,輕輕鬆鬆就可以端上桌。
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日式溫泉蛋的食譜。
食材
- 蛋 兩顆
- 青蔥 一根
- 水 1000cc
- 柴魚醬汁
柴魚 一小包
高湯或水 1/4杯
味醂 1/2大匙
醬油 1 1/2 大匙
做法
- 備料
從冰箱取出的雞蛋,必須要回溫至室溫的溫度,亦可準備一杯溫水,將雞蛋放進去,加速回溫;青蔥切成細蔥花,備用。
- 煮雞蛋
把 1000cc 的水煮到沸騰,關火,再兌入 200ml 冷水 (最好是飲用水) ,熱水跟冷水的比例為五比一,把雞蛋用湯勺小心的放進鍋裡,蓋上鍋蓋燜熱 13 分鐘。另準備一鍋加入冰塊的冰水,加熱時間到就把兩顆蛋放入冰水中冰鎮降溫。
- 準備醬汁
把柴魚片、醬油、高湯 (若無高湯也可以熱水代替)、味醂等,倒入小碗裡。
- 加熱醬汁
用微波爐 600W 加熱兩分鐘,沒有微波瀘的人可用瓦斯加熱。
- 過濾
把煮好的柴魚醬汁過濾掉柴魚片,留下清澈的醬汁。
- 上菜
準備一個具有日式風情的小碗,把做好的日式溫泉蛋輕敲使蛋殼裂開,然後用兩個大拇指把蛋殼掰開,讓半疑固的溫泉蛋滑至碗中,淋上柴魚汁,再撒上蔥花,便大功告成。
料理筆記
只要善用煮沸的熱水兌冷水的比例為 5:1, 就可以很成功的做出日式溫泉蛋那種咕溜滑嫩的半熟口感。另外若嫌製作柴魚醬汁麻煩,也可以用現成的鰹魚醬油代替,鹹淡也可以自行調整,喜歡清淡一點的,可再用熱水調和。